教育理念
我把教育理念分成四個面向來闡述:學習與發展、多元與平等、家庭與社區、課程的建構。
前言 |
泰歌爾曾說:「唯有學習不已的老師,才能認真的教,唯有燃燒自己,才能點亮他人的燈。」 教育是專業、偉大的服務事業。成為一位專業老師除了要有專業知識的訓練,對於自己教育理念的認知更是非常重要,因為這不僅是老師教學的基礎,更是會深深的影響老師未來的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教學內容與過程等。老師得擔負起培育國家未來主人翁的重責大任,因此,老師要比學生更認真,不定時的參與進修、吸收新知,因為老師的工作不只是教導,更是一種學習。沒有人是天生的專業教師,「教學」是「教」與「學」的合體。老師必須重視每一個學生的個別差異,培養訓練孩子的多元智慧,以啟發學生的潛能,並發展能力。鼓勵引導學生建立自信心,使孩子能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
學習與發展 |
Sternberg指出: 「行政型」的學生習慣於回憶,轉述書本或教師所講述的內容,而缺乏「新意」;「司法型」的學生,喜歡對他人的意見品頭論足,少有自己的主張 看法;「立法型」的愛表示自己的意見,不喜歡處處受人規範。因此,思考性發問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對話討論,適合於「立法型」的學生,卻不適合「行政型」和「司法型」的人。
在所有教育心理學的理論中,我比較傾向於人本主義的心理學,對於今日的教育大環境,老師們雖沒有力量去改變但也能盡力去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式,因為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中心,學校是為了學生而設的,教師是為了學生而教。教師對學生的態度也要抱持著真誠一致、無條件的積極關懷與同理心,更希望能夠創造一個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學習自由天空,在較大的空間與較多資源的學習情境下,自行探循追索知識,培養學生自動的求知能力與團隊精神。 |
多元與平等 |
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一顆鑽石。需要我們協助發掘,讓它發光發亮。作為一位現代的教育工作者,更應秉持「即使無法幫助學生,也不應傷害學生」的信念,讓每一位孩子在安全、快樂、舒適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現今教育方法逐漸走向多元化,不再單單只是用板書教學,教師必須結合新知、技術與教學方法,利用各種教學媒體、發展多元教學,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有時也必須打破科目的界線,利用其他學科或藝能科融合專業科目,觸使學生多方面思考,能夠了解學習必須活用,進而引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如此一來,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就會增加,老師也較能掌握每一位學生學習的狀況,從旁輔助學生學習,也能培養學生的求知慾。 教師必須尊重每個學生的差異性,了解每位學生都有學習的權利,不可任意剝奪孩子的受教權。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孩子都有獨自的優缺點,老師必須挖掘孩子的優點,改善孩子的缺點,鼓勵孩子向上學習,不要怕犯錯,尊重孩子學習的差異性,讓每個孩子都有學習展現自我的機會。 從文化的觀點來看教育學,教育是種多元文化的綜合體,具有科技性而且最富有人性,因為老師所接觸的是最天真純真的兒童,每個孩子都擁有一顆最善良的心,老師也有一顆真誠的心,對於教育總期望能有所貢獻,看到每個孩子的成長就是老師最大的欣慰。 身為教育工作者從社會正義的觀點來看教學,我認為教學是一種互相的合作,每一個成員都是在學習也都是在教學,沒有人是天生的教育者,但都是天生的學習者,沒有分職位的高低、貧富的貴賤,在教育這條路上每一個人都是被平等對待的,每個人都擁有學習的機會,讓自己成長與茁壯。 |
家庭與社區 |
教育工作的可貴在於運用各種方法、原理、協助孩子在溫馨的環境中不斷的成長和變化氣質,而老師的角色就是扮演好導演或推手,運用愛心和智慧,提供孩子表現的空間和舞台,使每個孩子在循循善誘中開啟起良知良能,促進身心的健全發展。如果說品質是尊嚴的前提,那麼,培養快樂活潑,身心健全的孩子,應該是老師尊嚴的最大保障。 家庭是學校的成員,學校是社區的一份子,三者關係緊密不可分。親密關係需透過良好的溝通來維繫,學校與老師所扮演的角色是教育者、輔導者,是學生的好朋友、溝通的媒介,老師是衝突的緩衝劑。 透過學校與社區舉辦活動像是園遊會、運動會、文化饗宴等,老師可以邀請學生的家長一起來共襄盛舉,讓孩子有表現自我的機會,讓父母藉此活動能夠多了解孩子的學習情形,參與孩子的學習、陪伴孩子一起成長。老師也可以藉此機會與學生的家長建立起溝通的橋樑,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進而協助學生學習。 另外老師還可以透過家訪、電訪或是E化媒體科技,隨時與每個家庭保持聯繫,做一良性的互動與溝通交流。每個家庭都不盡相同,老師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不全然能完全照顧到每個學生,但可以尋求學校輔導長、訓導長、教務長的力量,一起協助、照顧學生的學習。 教育面對的不是只有學生更包含每一個家庭,老師的教學理念透過教學傳達給學生,還必須傳達給學生的家長。老師可以利用家庭聯絡簿、班親會、母姊會等活動適時的與家長做溝通,有了互動式的交流不僅會讓老師成長也讓家長成長,對於孩子在學習成長的路上也比較順遂。 |
課程的建構 |
教育的目的,不在應該思考什麼,而是教吾人怎樣思考。 以國文科教學為例,在課前我會設計一些小遊戲像是成語接龍、成語填空、猜謎、看圖說故事、畫圖畫、欣賞繪畫、音樂聆聽等方式引導學生進入課程內容,接著在正式進入主題,當中亦會穿插同學的在課前的創意作品,課後為了讓學生有練習的機會當然也會有小小的作業讓學生回家作複習,在每一個課程結束時請同學們講講學習的心得和大家分享學習的喜悅,老師也可以從中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改善教學品質,為課程做一個段落的結束。除了課堂的教學互動外,我會建立教學平台,記錄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上傳課程內容大綱、學習單、補充講義與教材等。讓學生或其他老師可以和我ㄧ起交流分享教學的成果。 |
留言列表